目前分類:好文共賞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空手等待真愛的勇氣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
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國語發音都是 shi。
 
《施氏食獅史》這篇短文能看的懂,可是如果你讀給別人聽,
他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寄給我「勇敢去敲未知的門」這一本書的介紹,

書中內容說中了我現在的意境,

現在的我面臨了抉擇,

我不知道要如何做,

想起前陣子學姐幫我算的生命密碼,

她說了我有很多想法,

只是缺法勇氣去實行,

但看了此書卻給了我力量讓我重新思考,

未來並不可怕,

怕的事你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

加油!




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零風險」,

每一件事的背後,都隱含了正、反兩面的思考。

譬如,念這間學校好?還是那間好?

該選擇這個工作?還是那個?

要不要出國?還是留在國內發展?

包括我自己在內,每天都在面臨做決定,每天都在冒險,

每天都得去開啟「未知」的門。




自從我將工作重心從台灣轉到中國大陸之後,

就經常被人問及一個問題:「我要不要去大陸?」

這個問題很難有個一網打盡的答案,

因為,每個人的狀況條件不同,一定要經過邏輯理性的分析判斷。






所以我總是回答說:

「不管你決定『東進』或是『西進』,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上進』,

隨時隨地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李紹唐(中國多普達首席執行官)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爬得越高,車子也越大。長久以來,大家都是如此地在社會中「進化」。

升大學時,我告別了單車族,靠家教收入成為機車族,當超越同學的單車,呼嘯而過時,

心中隱隱有股優越感。出社會後,賣命工作一段時間,我很快地進化為「汽車族」。

每遇紅燈,車停路口時,看著旁邊日曬雨淋的機車騎士,我是三分悲憫,七分驕傲。

不久前,旅行到峇里島,這種「進化論」終於被「當頭棒喝」。

 

有天,很不幸地,眼鏡摔破了;沮喪地中斷行程,叫計程車回旅館。在車上打聽一下,何處可修眼鏡?

司機說,附近都沒有眼鏡行,只有到首府「淡巴沙」才能修。我不禁嘆道:「你們這裡真不方便。」

 

司機則笑著說:「這裡的人很少近視,倒不會感到不方便。」

 

聽這司機談吐不俗,我決定包他一天車,到「淡巴沙」修眼鏡,兼市區觀光。

他猶豫了幾分鐘,才說:「那我明早八點到旅館接你。」隔天,在「淡巴沙」逛了一上午,

發覺此處無啥可觀;我想打道回府,下午就在旅館游泳、休息。

但是想到司機為接生意,必然推掉許多原有計畫,就難以啟齒。掙扎甚久,

我結結巴巴地說: 「對不起, 司機 先生,我想改成只包半天,不知會不會對你造成困擾?」

 

沒想到司機竟喜出望外地說:「一點都不會。昨天,你要包一整天車,我很猶豫,

如果不是因為跟你談得來,我是不接受包整天車的。」我困惑地問:「為什麼?」

他答:「我設定一個工作目標,每天只要做到六百元台幣,我就收工,你用一千二台幣包一整天,

那我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你可以儲錢,隔天休息呀?」

 

他笑著說:「先是做一整天再休息,然後就變成做一個月、做一整年再休息;

最後是做一輩子,終生不得休息。工作也會習慣的。」

 

我問:「那你們閒著幹嘛呢?時間那麼多,不會無聊嗎?」

他看著我,像遇到外星人一樣,說:「這裡那麼好玩,怎會無聊?峇里島每家都養鬥雞,

收工後,我們就鬥鬥雞、放放風箏,到沙灘打打排球,游游泳呀!」

這時,我想到一則笑話:一個美國人到大溪地度假,當大溪地人賣力地幫他按摩時,

老美滿心優越感,滿臉悲憫地說:「如果你們上進點、積極點、勤快點,

你們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到大溪地度假呀!」

 

大溪地人一臉疑惑地說:「你辛苦一年,只為了到大溪地過兩星期日子,

我卻是一整年在大溪地享受生活的,我為什麼要學你?」

 

從峇里島回台灣後,司機的話就像禪宗語錄,不斷在腦海盤旋。突然覺得前半輩子完全「誤入歧途」。

再繼續「進化」下去,可以想見房子應越換越大,大到無力打掃,再請菲傭 ;

為了養房貸與菲傭,只好拚命工作,有家歸不得。那麼大房子又有何意義?

開車時,我也想:以車代步,四體不勤,搞得日漸臃腫,只好買個腳踏車或踏步機放在臥室踩。

但時忙,時懶,難以有恆;那何不乾脆騎單車上班,爬樓梯踏步呢?

在峇里島治好了文明的近視之後,人生境界豁然開朗,步調一放慢,視野更寬,也更清楚。

 

人生過程中您是否也是汲汲營營隨波逐流呢?何妨停下腳步抬起頭來看一下方向對否,

這是否是您所要的人生。

 

忙的時候想要休息,渡假的時後想到未來

窮的時後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卻擔心結果不如預期

看明白了,卻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

不屬於自己的,卻常常心存慾望

握在手裡了,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

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

愈是簡單的快樂愈可以經久不變,不用苦苦追求快樂就是一種幸福。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前,天下雜誌記錄了五位不同成長背景的孩子,

他們在鏡頭前談到了未來的願望。

如今,他們都已長大,有了不同的發展。

從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我們看見教育,真真切切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一生。

教改,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

重要的是,從國小到大學,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與實力,

才能讓台灣五百萬的下一代,找到海闊天空的未來?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知道自己是否愛一個人,

只要想像一下,

當他年老,臥病在床的時候,你願意照顧他嗎?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

未婚的她,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

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

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

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

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

「常覺得和 先生像擺在家裡的兩張傢俱,沒什麼可說,」

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

                                                                               

數字會說話。結婚的人變少,離婚的人變多。

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年來,台灣地區的結婚率,

由民國七十九年的7.1%,降到八十七年的6.7%。

同時期,離婚率不降反升,由1.36%,增加到了2%。

親密關係,在世紀末的此刻,逐漸變調。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有一種病毒, 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也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阿文(化名,編按: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



國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他的父親,從BMW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找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是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



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



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事態越來越嚴重。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一、八○%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三、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六、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間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這些數據共同指出一個現象: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但其被寵壞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五倍的愛,五倍的物質,孩子消化得了嗎?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

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見右圖,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



鏡頭轉到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化名),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



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菲傭一間間敲開廁所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要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



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 籍課程 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的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大陸現場:兒子打媽媽巴掌說「雞腿是我的!」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能做什麼呢?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

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女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 司機 先生竟哭出來了。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美國現場:餐廳拒收失控的小孩進門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放任的溺愛型父母也很多。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children outside.(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另一個主角Dorothy(化名),則出現在台北市中心的快樂瑪莉安美語幼稚園。



六歲的Dorothy活在母親對她百依百順的羽翼下,在學校,只要別人不合她的意,她就用尖叫、大吼抗議,母親對她束手無策。



每天,她帶著家裡的高級糖果,從私家轎車下車,略仰著頭慢慢走進學校,她袋裡的糖「叮咚叮咚」碰撞發響。「各位同學,我今天帶來的是摩洛哥可可巧克力糖。」接著,她將糖一顆顆放在同學掌心上,「你,哼!沒有!」只見她跟一個男孩說。



因為昨天這位小男生拉了她的辮子,今天必須接受懲罰。Dorothy在學校,就像「蜂后」一般,懂得利用物質發號施令。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這樣的狀況你應該不陌生,或者,你應該見過: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餘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理所當然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當他看到愛吃的食物,問也不問,一口氣全盤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時,你才發現,原來你的愛給錯了方式!



周文 君分析,成功的愛,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還會回頭反問母親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這樣的愛,就沒有多餘的問題。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

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內容蠻值得讓大家省思的...



每當我們早晨還在熟睡時,

偏遠地區的小孩就必須起床到遙遠的學校去上學,

教育是長久之計,

不能為了節省經費而把偏遠地區小孩的受教權也犧牲掉,

這對他們來說不公平呀!






--------------------------------------------

我的學校不見了 上學好難

作者:林孟儀 攝影:陳應欽 2006.9 /我的學校不見了 上學好難





9月1號,全國二千六百多所國小開學,190萬名學童迎接新學年的到來。

但是就在不知不覺中,在全台各地,許多位於偏遠地區的迷你小學,在暑假期間已經走入歷史,消失不見。

今年,台灣一共消失了35所學校,有的被降成其他小學的分校或分班,有的則是直接被廢掉,學生必須轉到他校就讀。

例如,台南縣裁併了9所學校,有4所國小被降為分校,5所分校被廢校。嘉義縣裁撤12所學校,整併了7所學校,雲林則裁撤了4個分班。而台北縣則將以遊學課程聞名全台的坪林鄉漁光國小,降為坪林國小分校。

在稍早的6月底,這些即將被裁併的小學,都進行了最後一場賺人熱淚的畢業典禮。



Ⅰ.偏遠小學悲歌-數人頭,廢學校

雪山隧道開通的前一天,沒有鎂光燈的關注,在燭光搖曳中,有86年歷史的漁光國小,也和第59屆的兩名畢業生一起「畢業」了。



末代校長郭雄軍、師生、家長與地方人士,人人手握一盞蠟燭,相視而泣,帶著淚水歡唱,結束了一個學校4年努力經營,仍難逃裁併命運的悲歌。



4年前,郭雄軍來到漁光時,全校只有8個學生。4年後,漁光結合坪林豐富的自然生態及茶業,漁光發展出假日遊學特色課程,一年吸引全台4萬名小學生到校進行生態教育,漁光學生數也增加到18個。甚至還有家長從台北中和慕名而來,全家遷居坪林鄉,只為了讓兩個孩子就讀漁光,在山上的大自然中成長。



但今年台北縣教育局認為,一個小學生平均一年的教育經費是8萬元,但漁光每個孩子一年得花掉80萬元,還真不如送他們出國去念書!



以教育成本為考量,而被降為坪林國小分校的漁光,往後還能不能辦理遊學課程,仍是未知數。



在這裡,吃不起營養午餐只是次要難題

台南白河鎮的崎內國小,8名畢業生在校長帶領下,進行最後一次的校園典禮;新學期開始後,崎內已成為5公里外竹門國小的分校。視聽教室內,投影螢幕上播放著縣長蘇煥智的畢業致詞,但台下的家長和學生都無心聽講,難掩學校要被裁併的失落。



崎內的本地學生只有37人,去年縣府的免裁併門檻是50人,為了湊人數保校,家長會還挖空心思,提供免費交通接送、學雜費全免的優惠,吸引越區學生轉學到崎內,衝刺學生數。



但今年,遊戲規則又調高到60人,家長們一下子要多負擔20多位外地生的學費;以開挖土機為業的家長會長羅進華表示,「一年得花掉20萬,我們再也捱不下去了!」



於是,七成二家長同意棄守學校。畢業典禮上,無力回天的氣餒與遺憾,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這幾年來,台灣人十分關心偏遠地區貧困學童吃不起營養午餐的問題,就連施明德近日發動百萬人倒扁募款,所剩下的費用,也要捐給貧窮學童作營養午餐費。



然而,另一個偏遠地區教育現場的問題,卻被多數人忽視了。



正當國人關心孩子在學校裡吃不吃得起一餐飯的同時,許多偏遠地區的學校,在多數國人關注之外,無聲地被裁併。



地方多裁併一間學校,中央就多給一筆錢

學校不見了,孩子連接下來要去哪上學、又該怎麼去上學,都成了問題。



從1999年到今年暑假過後,台灣一共有144所小學、分校、分班消失了。



回顧起來,廢校政策的歷史淵源,始自於1995年,台灣省教育廳曾提出為了節流,以每年合併5校的進度,計畫裁併15所小型學校。但後來省政府即遭凍省,政策並未落實。



到了2001年,教育部也曾提出裁併6班以下小校的政策,但後來多方考量後,政策又喊卡。但是少數地方政府在財政困窘下,已不顧中央政策走向,開始大規模著手裁併校措施。



2004年,監察院完成一份「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報告書,建議教育部應行文建議各縣市政府,裁併百人以下的小校,以節省這些迷你小學預估每年高達51億元的人事經費。



甚至行政院主計處為了鼓勵各縣市政府廢併校,還在中央對各縣市教育設施補助經費中,列入裁併校補助項目。其中規定,「凡有裁併校(班)者,每併一班,第一年補助60萬元;每併一校,第一年補助120萬元。連續補助三年,第二年及第三年補助額度各為第一年的2∕3及1∕3。」



監察院的報告、教育部的建議以及主計處的補助誘因,為裁併校背書,也成為地方政府最佳「令箭」。部分縣市因而風風火火地規劃、不遺餘力地進行小校裁併。



自監察院報告後,兩年下來,這場星星點點進行的裁併運動,已經逐漸有燎原之勢。



一場國教沙漠化的無形風暴,是否將衝擊台灣社會,風化台灣未來的競爭力?而裁併校對象大多數是偏遠地區、處於家庭與經濟雙弱勢的學童,裁併校會不會讓偏遠學童再次陷入第三重弱勢?

Ⅱ.官方廢校理論-政府省經費,學童長智慧?

目前,各級教育單位所持的主要裁併校理由不外兩個。一是節省教育經費支出,二是把學生移到學生數較多的學校,增加同儕互動、提高學習效果。



但是,這兩個理由是否都經得起驗證?



廢一所賺千萬,孩子受教權被賣斷

首先,節省教育經費方面,預估每併掉一所學校,可以節省600萬~1000萬預算。台南縣今年原欲裁併24所學校,預計省下一年1億元教育經費。



「把學校併掉成為分校,可以省掉一個校長一年約150萬薪水、少一個主任、也少好幾個老師,一年省幾百萬跑不掉」;「若是廢掉的話會省更多,除了所有人事薪水外,還有行政費、水電瓦斯、修繕費用等,至少省1000萬,」很多國小校長一筆一筆精算廢併校可以省下的錢。



但是也有很多教育專家質疑,教育的錢可以這樣省嗎?



最近幾年來只要有空就到偏遠地區關心學童教育問題的知名腦神經研究學者洪蘭就說:「裁掉一所學校,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教育用錢來算是很糟糕的,心智的啟發怎能用錢來算?」



洪蘭指出,裁併校第一個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是中輟生增加。而美國人已經做過研究,一個孩子如果變成中輟生,將來作姦犯科,關進監獄,他一輩子的生產力、他對家人所造成的有形無形傷害、他對被傷害人所產生的生產力損失,至少130萬~250萬美金的成本。



台灣國教預算,步入最黑暗的年代

回顧歷史,台灣的教育政策是否還比不上過去貧窮的年代?



在1940、195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只有100、200美元,都還有「一村一學校」政策。



今年63歲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回憶,1950年就讀高雄縣永安國小時,永安鄉還有四個漁村,每個村子裡都有分校,供低年級學童就讀,中高年級才到永安村的本校就讀。



現在,當台灣國民所得已經超過1萬5000美元時,卻為了節省教育經費而裁併偏遠小學?



大陸有句話說,「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但台灣對教育的投資已經比不上大陸了?



近幾年來,地方財政日益惡化,如台北縣負債800多億元,台南縣政府負債384億元,各縣市也都逼近對中央舉債上限。



對比十年前,台灣目前的國教現場,的確是十分寒酸。地方勒緊褲帶,占縣市總預算平均約在四到五成的國教預算,成了最醒目的標靶。



但其實這些預算中,八成以上是老師薪資與退休撫恤費,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錢愈來愈少。



7月31日從台北縣建安國小校長任內退休的陳木城校長回顧十年前,政府相對有錢很多,在1993年到1998年時,全國各所小學都分到100萬到300萬不等費用,用以興建圖書館、廁所、電腦教室、美術教室等。



甚至,陳木城之前在直潭國小擔任總務主任時,當年縣政府收增加了1000億,多花了20幾億給教育局,後來教育局就用這些錢收購了24所校地,「現在政府哪有錢買校?說難聽點,賣地都來不及了,」陳木城調侃地說。



10年來,桃園全縣小學雜項預算縮水96%

這幾年政府愈來愈窮,各學校的修繕費與行政費都是一砍再砍,打了九折後、又再打九折。以建安為例,以前學校還會訂雜誌讓老師們瞭解時事,現在都沒錢了,只能訂兩份報紙。



而在桃園縣復興鄉山地地區任教已經15年的現任三民國小校長胡淑貞,也感受到教育單位愈來愈窮,「十年前全縣小學一年雜項預算20億,現在只剩8000萬。」為了節省支出,復興鄉多數校長都身兼兩所學校校長,上午跑一所,下午到另一所。



暑假期間,走進有100多個學生的三民國小校園,幾個學生正在操場上打籃球。迎賓的圍牆斑駁不堪,牆上塗鴉都快要褪色光了,地板坑坑洞洞,校舍看起來老舊。在數位化的時代,學校還曾窮到一年都沒有錢接上網路,「只要給我300萬,馬上讓學校煥然一新,」胡淑貞說,現在學校連整修斑白牆面的預算都還不夠。 學校那麼小,要政府不計成本一直投資下去,那也是騙人的話!現實,我們要考慮,」杜正勝表示。



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認為,政府對教育支出愈來愈摳,甚至把腦筋動到裁併小校,還不如少辦一場無謂的放煙火、糖果節等大型活動。



教育部長認為:同學太少,學習效果會較差

支持裁併校的第二個政策理由是,為了讓學生增加同儕刺激。但這個說法有立論根基嗎?



多數教育專家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大多愣了一下,勉強回應說,「這不是想當然爾的嗎?」學生太少,當然就缺少同儕刺激、不能組成學習團隊競賽,不能學習合作等,「連打躲避球都不行!」



台北縣教育局副局長洪啟昌指出,像群育、體育方面,學生尤其需要認同學習的楷模。



教育部長杜正勝也以一副用膝蓋想也知道的口氣表示:「同儕之間的刺激少,學習效果差,就是理論。」



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杜正勝部長其實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反問:「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把小孩子放在家裡,不必上學校,自己教就好。一對父母教一個小孩,等於是一個學生兩個老師,這樣不是很好?」



問遍國內各教育專家,目前到底有什麼理論支持大校才有學習刺激?找來找去只找到一本2004年教育部委託台中師範大學副教授侯世昌進行的「國民小學小型學校發展及最適學校規模之研究」報告。



由於監察院當初為文建議教育部,為節省51億元的人事費,百人以下小校宜裁併。因此教育部委託侯世昌,針對當時535所百人小校的校長、老師與家長發出問卷,詢問當地交通狀況與對裁併校的意向。



海外迷你小學經驗:方案教學、混齡上課

在七成四的受訪對象表達了不同意裁併校的意見,這份研究仍做出「國民小學的最適經營規模為學生數100人以上」「小型學校的評估與整合確有需要」「整合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不斷地柔性溝通與縣市長的決心」等結論。



這份研究將當初作調查的前提當結論,並未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小校是否真不利學習刺激進行研究;而且似乎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宛如教育當局裁併校的教戰守則。



從頭到尾讀完這份唯一的報告,陽明大學神經科研究所教授洪蘭直喊:「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廢校政策完全是一群坐在冷氣房中想出來的政策,沒有!完全沒有理論基礎!」她還逆向指出小校許多優點。例如人數少的地方,凝聚力很強,校長叫的出每個孩子的名字,師生關係密切。只要適當的教育設計,一樣可以培養團隊合作、提升學習效果。



而很多教師們走訪國外時,也常參觀海外迷你小學,「可以混齡上課」「可以方案教學,不同年級一起上,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很多人提出外國小校的教學方式,來反駁國內的廢校政策。



Ⅲ.當學校支柱被推倒時-第三重弱勢潮湧現

除了學校裁併兩大理由備受質疑以外,偏遠小學裁併問題之所以值得關注,有一個最重要的議題在於――當台灣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到7.5倍時,留在偏遠地區迷你小學就讀的孩子,多數都是家庭與經濟上的弱勢族群。如果裁併學校,將進一步侵蝕他們的受教權,造成這些孩子又多了一個教育上的「第三重弱勢」。



學校肩負問題家庭的教育功能

對這些弱勢家庭與孩子而言,學校,不只是學校。這幾年來,許多偏遠地區小孩的家庭亮起了紅燈,學校往往得接手,延伸負擔家庭教育的功能。



例如屏東牡丹鄉的高士國小牡林分校主任郭元俊,暑假期間也得到學校報到。每天,郭元俊都把全校22個孩子,甚至包含已經畢業升上國中的校友,號召回學校練踢足球。 郭元俊表示,這些學生多半來自於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放暑假沒地方去,家長常常還在宿醉中,這些孩子很容易在部落裡晃蕩、學壞。



回學校踢球,孩子們生活有了重心,甚至也是孩子們一天裡能吃到一餐飯的地方。郭元俊平時更經常幫學生留意、申請各種清寒補助。



沒了學校,這些孩子怎麼辦?



尤其,若是在交通不便的山上或離島地區,「學校廢了,刮風下雨、道路坍方、路不通、車開不了,學生課也不用上了,中輟生與人口外流問題馬上浮現,」一位已經見證兩所小學被廢棄的小學校長指出,廢校影響不容小覤。



住校、冒險通勤,讓小學童深感被遺棄

以已經廢掉的100多所小學的學生為例,學校被廢掉後,因為太遠,有的學生必須住校,或坐上一個小時車在山路上通勤,都增加了交通時間與適應風險。



而且,國小階段那麼小的孩子便離家住校,容易缺乏家庭溫暖與性格穩定性,「他會覺得他是被遺棄的小孩,一輩子沒有安全感!」洪蘭指出。



澎湖縣西嶼鄉大池國小校長葉子超提到,民國69年他考上台南師專時,長那麼大第一次離鄉背井到台灣念書,都還很難能適應,常常覺得自己是少數族群,深刻體會孤伶的思鄉之情;更何況,裁併校後,國小的孩子就得展開寄宿生活,到其他鄉鎮、別人的學校去住宿?



「如果教育當局覺得迷你小學的孩子很可憐,人少、教學沒活力、缺乏學習刺激,那就應該以積極地差別待遇,放更多的資源來幫助他們,找更好的老師,而不是剝奪他們的資源,叫他們明天就要去幾公里外的學校上課!」高師大教育系教授陳麗珠重砲批判,「不是像瘤一樣把它割掉就沒事,而不去管瘤生成的原因。」



上學好難,當孩子變成三重弱勢族群,想靠教育翻身,勢必更難。



偏遠社區,視校地為精神、文化堡壘

事實上,廢掉一所學校,除了衝擊學生受教權外,對山巔海角偏遠地的社區、與文化的延續,也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對許多偏遠社區而言,學校其實不只是學校,而是地方的精神堡壘,寓意與功能良多。



像是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這幾年就藉由學校推動藍染這項地方手工藝。樟湖國小家長會長賴豐武表示,很多家長不識字,更不會用電腦。若地方要寫企畫書向政府申請任何專案補助,只能到學校找校長、老師代筆。



還有台北縣的九份國小,從去年開始便舉辦火把節,為九份的觀光資源,帶來加乘效果。



學校,也是這些偏遠社區的文化薪傳中心。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青葉國小,就特別在課程中,加入魯凱族神話改編的話劇與歌舞,並開設雕刻班,讓部落文化有個得以代代相傳的據點。而在原住民鄉,各部落的學校,往往也是舉行豐年祭的場所。



學校猶如地方上的智庫,校長更宛如文化首長,地位絲毫不亞於村里長。



雲林縣麥寮鄉楊厝分班老師林京樺深深體會,「學校是個能凝聚地方人氣的場所!」



沒有學校的社區,沒有校長跟老師整天在社區內穿梭,一些企劃書、文件不知該找誰寫?孩子都到外地就讀,辦起運動會、豐年祭也沒了聲勢。



社區中的學校如果廢棄了,有的居民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只好外移,而異鄉遊子原本想要返鄉,也因為沒有學校讓小孩讀書,而沒法回流,也會加速社區的沒落。



「鄉村、偏遠地區收納了很多失業、貧窮的世代複製,這些人可能是都市競爭的挫敗者,也可能是走不了的人,把這些人放棄了,公平、正義嗎?」陳麗珠不禁反問。



「奇怪了,部落裡派出所都不廢,光廢學校,政府只想管我們,不想教育我們,」也有山上的原住民這樣想。



Ⅳ.廢校野蠻遊戲-最大輸家是台灣未來

而這幾年來,裁併校風聲在各縣市散播,其實也已經對於偏遠地區迷你小學的校長與老師,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



裁併校風聲鶴唳下,搞得校長、老師人心惶惶。學校不曉得明年還在不在,沒有明天,許多老師、校長都急著找出路,哪位校長、老師還會好好治校?



裁併校後,不止學生流浪到他校,連老師也得當起吉普賽人。



台南縣左鎮鄉岡林分校今年廢校,學生併入左鎮國小後,馬上多出來7名必需外調的超額教師。被併的岡林分校7位老師並不資淺,又都已住在左鎮一帶,不想被遠調他校。



所以為了「誰是那7名該被調走的老師?」造成兩校老師激烈角力。最後出動縣府調停,並裁示保留左鎮國小9名老師,而岡林分校的7位老師都必須遠調,紛爭才落幕。



關鍵少數,決定國民教育走向

裁併校持續下去,已經愈來愈像是一場對學生、對老師、對家長、對社區都不公平的野蠻遊戲。



國民義務教育,屬於地方自治的管轄範疇,教育部只負責擬定大方向的政策擬定與督導。



因此,教育部建議地方裁併小校後,雖然整理出關於人數、交通等十大指標,但僅能做為地方裁併校的「參考」。



但各縣市實際上各行其是,各玩各的遊戲規則,但主要是以「學生人數」作為裁併校門檻。



例如,台南縣將去年未滿50人降為分校、未滿30人的分校裁撤標準,各提高至60人與40人。



嘉義縣則以50人為降級標準,30人為裁撤標準。今年,因新任縣長與教育局長為教育界出身,而暫停裁併動作的屏東縣,往年是一般學校100人以下降為分校、50人以下降為分班;原住民學校則50人以下降為分校、30人以下降為分班。



「地方不尊重小校的差異性,而以大學校的長處:人數,作為生存與否的標準,是有點暴力!」關心小校裁併,而記錄了台南縣9所裁併學校畢業典禮的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學生李瑞源,發出不平之鳴。



給3萬6000個孩子一個機會

因為不知道學校什麼時候會不見,有本事的家長預先把孩子轉學,讓迷你小學人數更少。而想保住學校的家長,更祭出各種奇怪荒謬的招生方式,展開挖角大戰。如學雜費減免、送腳踏車、雇用交通車,甚至老師上班途中兼當校車司機,還聽說有家長使出招待學生免費吃一年蔥油餅的荒謬招數。



「學校人人自危,明年門檻要提高幾個不知道,別校也不讓你拉學生,」台南縣後壁鄉樹人國小家長會長李錦昌表示。



在大家都沒有明天的心理下,裁併校運動,造成教育現場的混亂,如何帶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品質?



若依監察院給教育部的建議,百人以下小學應該裁併,今年九月開學後,全台將有超過上學年度566所小學、3萬6000多名的學生,面臨學校消失的危機。



以前,小學就在村子裡、家門附近;現在,小學不見了,小小孩就得趕交通車去上學,和弟弟妹妹手牽手走山路去上學,或是和鄰居一起搭漁船渡海上學,既危險又費時。



台灣愈來愈多偏遠地區的小孩子,上學好難。



現在苦了孩子,以後,苦的就是台灣。給偏遠小學一個機會,等於是給弱勢孩子一個看得到的未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時代的悲劇造就了感人的愛情,

看了很感動!




【記者邵冰如/專題報導】


大暑剛過,南台灣的太陽格外火熱,高雄鳳山的平價國宅裡,85歲的劉黃阿桃阿嬤靠在沙發上,拉高嗓門,用微弱的視力望向廚房:「老芋仔,卡緊啦,水果切好沒?人客來呷久,嘴真乾啦…」


84歲的劉爺爺,操著濃厚的外省鄉音,端著一大盤晶亮水嫩的西瓜出來,迎向客廳裡幾個台北來的婦援會社工,一臉靦腆:「不好意思,年紀大了,切得太慢…」一面轉身望向牽手:「妳不要生氣,對身體不好啊!」


劉黃阿桃阿嬤是台灣慰安婦阿嬤的大姐大,大家稱她「大桃姐」;10年前,她是台灣第一個揭下面紗、公開露臉,向世人控訴日軍暴行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她還曾是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慰安婦故事」的女主角,滄桑的容顏、無奈的眼淚,曾在金馬殿堂的大銀幕上,讓人長長一嘆。


如今大桃阿嬤很老很老了,因為心臟病、白內障等舊疾,她的雙眼視力很差,兩腳不良於行,情緒也不大穩,也無法北上參加慰安婦的活動。可是她有劉爺爺,一個老被她叼念「沒路用」、「老芋仔」的牽手;近半世紀來,他陪著她、守著她、從不嫌棄她曾經「慰安」日本軍人的過去。


慰安傷痕讓她逃避


大桃阿嬤19歲那年被日本人以招募看護的名義,騙到印尼當慰安婦,青春年華填滿淚水與傷痕;五年後回到中壢老家,她不敢告訴任何人那段記憶,失去貞操讓她心裡盡是「羞恥」和「罪孽」;家人要她結婚,她只能用各種理由推拖,更躲到南部工作,不敢回家。直到十多年後,有人介紹孤家寡人的外省老兵「老劉」給她。


老劉是個平凡的軍人,安靜內向,老實忠厚,他天天去探望阿桃,也不說什麼,就是幫她做飯、打掃;38歲的阿桃漂泊得很累了,決心嫁他。但她更決定說出藏在心裡快20年的秘密,哭著問老劉:「我被日本人糟蹋過,子宮也拿掉了,以後不能生,你會不會嫌棄我?」老劉低頭想了想,輕聲回她:「妳又不是自願的,那不是妳的錯…」


於是,和無數的外省老公、本省老婆一樣,阿桃和老劉過著尋常夫妻生活,還有個養子。他們從不提阿桃的過去,老劉溫吞憨厚,無條件包容阿桃的一切。


阿桃剛烈老劉憨厚


阿桃個性剛烈豪爽,脾氣很大,罵人發飆都是一陣風,她說工作太累,老劉便包辦一切家事,煮飯買菜、洗衣打掃。她情緒不好,偶爾想起從前鬧脾氣,老劉沒輒,就只是小小聲用濃濃鄉音勸著:「都過去了嘛,哭壞了身體不好啊…」有時又換來阿桃劈哩叭啦一陣哭罵,老劉不大懂台語,回嘴又講不贏老婆,於是到廚房低頭洗菜切菜,最後擺滿一大桌,阿桃擦乾鼻涕眼淚,吃著吃著就安靜了。


1992年,婦援會發現日據時代曾有台灣婦女被迫做慰安婦的史實,呼籲受害婦女出面指證;大桃看著電視新聞哭起來,「阮真不甘願!阮要向日本人討公道…」她勇敢的站了出來,出席記者會揭發日本當年暴行,還跟著王清峰律師和婦援會工作人員多次出國參加人權活動,並遠征日本法院提出告訴。


只要她能快樂就好


1994年,大桃阿嬤更決心拿掉每次公開出席時矇住臉孔的黑色面紗,她鼓勵其他慰安婦阿嬤一起拿下,以真面目示人。她理直氣壯的開罵:「見笑的,是日本人,不是阮!」


70多歲才開始衝撞社運之路,大桃阿嬤十多年走下來,劉爺爺沒說過一句反對。有人問他介不介意,劉爺爺總淡淡一句:「她快樂就好。」大桃阿嬤去台北、去日本,劉爺爺總幫她把換洗衣服洗好、摺好,還給她準備點心帶上路;婦援會社工南下高雄去探望大桃阿嬤,劉爺爺一定忙著買菜、做飯,外加切水果。有時,還會被大桃阿嬤的大嗓門碎碎唸:「老芋仔,天氣這麼熱,你怎麼沒準備飲料?人客快熱死了!」劉爺爺一定馬上衝出門,拎回幾大杯珍珠奶茶。


天天打點所有家事


這些年,大桃阿嬤的身體愈來愈差,劉爺爺天天早起去晨跑,他說「要把自己身體照顧好,才能照顧阿桃」。84歲的他,佝僂著身子,依舊天天打點所有家事,還要按時餵老伴吃藥,攙扶她上廁所、睡覺、走路。有時因為重聽,會被大桃阿嬤唸上一陣:「臭耳郎,真憨慢!」他就乾脆裝「聽嘸」,讓她唸個夠。


這樣的愛走過半世紀


劉爺爺和大桃阿嬤的愛情故事,悠悠走過近半世紀,外省老芋仔不送花、不說愛,就只是任那台籍慰安婦阿嬤天天喊他「老芋仔」、「臭耳郎」。前幾天情人節,問劉爺爺「你愛阿嬤嗎?」他突然完全失聰,一臉茫然問:「你說什麼?我聽不見。」再大聲問他三遍,他靦腆如少年:「我只希望她身體好;她好,我就好…」


再問大桃阿嬤,她撇撇嘴,深深看老伴一眼:「這死老芋仔,確實對阮不錯啦…」此刻,劉爺爺再度失聰,什麼也沒聽見,低著頭,自顧自走去廚房:「我去倒水,妳該吃藥了…」


【2006/08/07 聯合晚報】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文章

---------------------------------------

「你覺得一個人能夠給別人最珍貴的禮物是什麼?」


這是我在紐西蘭採訪時


同行一位美麗女子問我的問題


我覺得這問題很有意思


於是


也拿它問了許多人



答案林林總總


很有趣


包括


真心、讚美、誠意、體貼、智慧、尊重、包容、感情、愛、關懷、等等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答案是


問我問題的那位美麗女子說的兩個字"時間"


好友失戀了


為了療傷止痛


我們一群手帕交陪她逛街買東西


企圖轉移她的注意力


一個星期後


其中某位知己對她說


「妳應該把帳單全部寄給他,要他還錢。」


「為什麼?」她問。


「分手費啊!」


她嘆了口氣說:


「他還不起的,因為我把最好的時間給了他。」


有個過了適婚年齡的朋友


天天埋頭工作


他的家人心急的不得了


四處安排他相親


不停幫他介紹女朋友


但似乎沒什麼眉目


我問他:


「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說個條件,別人好幫你留意。」


他想了想說:


「我想找個我願意把時間花在她身上的人。」



一位被愛擊傷的女孩


多年來始終不曾打開心門


讓愛再生


旁人一直以為她等的是曾經滄海的他


可是


當他回過頭想與她再續前緣時


她卻不給他機會


拒絕了他


她說:


「我不是忘不了他,


我捨不得的是從前相戀的那段時間,


但我們回不到過去了。」




「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這是張愛玲的名句


恨早或恨晚的愛情


都是一種遺憾


都只能錯過


只有在對的時間


愛情的樣子才能美麗




找個願意把時間花在他身上的人


珍惜一個願意花時間在妳身上的人


把握每一個願意為妳下心力的人


最珍貴的禮物


是願意給愛的人自己的時間~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郭永祥、羅正明/連線報導〕





萱萱很小就沒看過爸爸,家裡又貧困,十六年前還只三歲時,媽媽差點把她送給別人養,還好附近有個拾荒老爹按月濟助,讓萱萱一路讀到了大學。這個暑假,萱萱嚷著要打工賺學費,希望已經九十七歲的老爹不再這麼辛苦,但老爹還是念她:「專心讀書就好了!」


幼年失父愛 老爹伸援手


「老爹」名叫李文剛,這些年一個人住在高雄市寶華里,半夜推著小車四處撿紙箱,每個月賣得一、兩千元,即使加上按月的老人年金三千元和先前的一些積蓄,生活過得也是很清苦,他卻更省吃儉用,一心幫助萱萱和其他的小孩;寶華里長葉護謹和很多當地人士都說:「老爹真的是個大善人!」


女感恩上進 都拿好成績


老爹是十六年前來到高雄。當時,婚姻觸礁、獨力和命運搏鬥的張媽媽,正打算把萱萱送人養,膝下並無子嗣的老爹輾轉得知,立即義伸援手,開始了這段充滿愛心的拾荒之旅。萱萱也沒有讓老爹失望,一路都拿好成績,去年到桃園念大學,成績也是系上前三名。


內向的萱萱不願意曝光,但透過媽媽說,她從小到大從沒忘過老爹對她的好。張太太說,女兒三歲開始,老爹就濟助她的生活費、零用錢、學雜費,現在女兒都已經讀大一了,老爹仍然堅持:「錢我來出!」一年下來總要十幾萬元,沒有老爹,這些年真不知道如何走過來。


老爹一天只吃一餐,省下來的就是為了幫人,近百歲了每晚還出去撿拾廢紙箱,張太太和萱萱經常勸他,但老爹總是回答:「自己賺錢自己用,我用不完,還可以幫助別人。」


一天吃一餐 省錢助貧困


萱萱和媽媽現在搬到台北,好幾次都想把老爹接來同住,但他不願意,只好等寒暑假才回高雄看他。不過,萱萱三、兩天就會和老爹通電話撒撒嬌;對她而言,這個大她近八十歲的大恩人,是一路呵護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


老爹說:「我從沒要求萱萱回來看我,電話裡聽她聲音就很開心,我只要她認真讀書,聽媽媽的話。」老爹也幫助其他孩子;他說,每天拾荒活動筋骨,讓他至今耳聰目明、身強體壯,這難道不需要心懷感恩?



自由時報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不開心的事,找對對象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


    自己的事,聽聽別人怎麼說。



    尊長的事,多聽少說。


    夫妻的事,商量著說。


    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多少,而在能堅持多久。

0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禍福,皆多年累積。

03.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

04.命運總是光臨在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

05.思想→觀念→行動→習慣→個性→命運。

06.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

07.唯有行動才能改造命運。

08.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09.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10.可以解決的事情不用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情擔心也沒用。

11.當大難臨頭,需要協助時,你才會看出誰是真正的朋友。

12.人生的煩惱,多在於知道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13.大凡快意處,亦是受痛處。

14.天才其實是經驗的累積。

15.人的意念可以改變一切。

16.完成小事是成就大事的第一步。

17.生命的動力,來自參與的精神。

18.天下最奢侈的事,莫過於浪費時間。

19.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收穫最多的人。

20.想是問題,做是答案;輸在猶豫,贏在行動。

21.堅持到底,成功降臨;半途而廢,希望破滅。

22.禍從口出,身敗名裂;福由心生,我身自在。

23.事事計較,痛苦相伴;時時盤算,惡夢不斷。

24.少許的主動就可以使你生活中的運氣大增。

25.人要有足夠的壓力,才能超越顛峰。

26.成功無須解釋,失敗卻有許多託辭。

27.行動未必總能帶來幸福,但沒有行動一定沒有幸福。

28.真正偉大的人,是由行動使他人見識其不凡之處。

29.不保護就是一種保護,過度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30.讀書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情。

31.命好不如習慣好。養成好習慣,一輩子受用不盡。

32.沒有所謂幸運或厄運,每件事情有因必有果。

33.不求快,不求多,不間斷。

34.『自我要求』是邁向成功的捷徑。『恆心』是離成功最短的路。

35.好好把握身邊的朋友,他們都是締造你生命意義的人。

36.偉人與常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珍惜時間』。

37.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對失敗的反應。

38.知識決定競爭力。

39.逃避只會帶來更大的陰影。

40.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與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與萎縮。

41.人如果沒有誠信,就算有聰明、能力,永遠只是個危險人物。

42.說話隨便的人,一定沒有責任心。

43.失敗只是代表你的努力還不夠。

44.成功方程式 = 能力 x 機會 x 意願

45.安逸的生活使人腐敗。

46.你腦子裡東西的多寡,就關係著你將來的前途。

48.一個人能力當中所蘊藏的潛能,遠超過自己想像以外。

49.事情做到完美,就是藝術。

50.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擊不倒。

51.承認失敗,就是進步的原動力。

52.征服困難,就是榮耀。

53.『行動』永遠比『空談』有用。

54.寧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錯誤;寧可笨些,不要太巧而敗事。

55.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56.成功無捷徑,努力再努力。

57.培養實力,等於累積財富。

58.運用寶貴時間,努力充實自己。

59.人生有無窮的希望,不要輕言放棄。

60.機會~是給已經準備好的人;準備~是隨時都該做的事!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涯規劃100訣 中華技術學院師培中心主任 江文雄



生涯規劃是新時代的潮流,現代人的課題,生涯規劃愈早做愈好,勝算也愈大,

而且愈到老愈受用,自己不但要早做生涯規劃,讓自己活出快樂人生,

而且要做子女、學生、員工的生涯貴人,為他們生涯點燈,協助指導他們適性發展。



  生涯規劃訣竅100則,係從江文雄:生涯規劃一書中,摘要其重點內容供參考。

如果您能將這100訣,經常閱讀、反思,人生必然不斷成長、精進,更為圓融、得眾。

願彼此共勉之。



  01. 生涯即人生、生涯即競爭,生涯規劃就是個人一生的競爭策略規劃。



  02. 生涯要規劃,更要經營,起點是自己,終點也是自己,沒有人能代勞。



  03. 生涯規劃就是規劃人生的遠景,彩繪生命的藍圖,發揮自己的才能,寫出人生的劇本。



  04. 生涯規劃包括如何成長、學習、謀生及生活,是一連串思考、選擇、計劃、打拼、發展的終生歷程。



  05. 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掌握住現在。看得見未來;促進自我暸解、自我定位、自我發展及自我實現。



  06.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經營,別再說了,莫再等了,現在就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為人生點亮一盞明燈,贏在人生起跑點上。



  07. 人生是一趟旅行,只賣是單程票,不賣回程票。



  08. 時間就是生命,人生何其短暫,請珍惜有限歲月,活出自己,活出生命。



  09. 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過怎樣的人生,完全是自己的選擇,只有自己才能賦予生命最佳的詮釋。



  10. 人生像演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重要的是,無論演什麼,就要像什麼。



  11. 人生的願望,在於:成為自己的老闆,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宰自己的時間,創造自己的快樂,追求自己的幸福。



  12. 人生的標的,在於:感覺被欣賞,人格被尊重,成就被肯定,生而能盡歡,死而能無憾。



  13. 生活的目的,在於:活得實在,活得自在,活出健康,活出品味,活出快樂,活出豪氣,活出尊嚴。



  14. 人生最重的事,不是您現在站在何處,而是您今後要朝那個方向,只要方向對,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15. 成功的人生,勝於成功的事業,一味追求事業的贏家,最後可能變成人生的輸家。



  16. 佛前的燈,不必刻意去點,最重要的是,點亮自己的心燈,知道自己的起跑點及目的地,

想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跑向目的地。



  17.人的一生,是一連串決定交織而成的過程,其精華在於自己如何選擇。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選對舞臺,盡情揮灑才華,走出自己的路。



  18.人生成功的定義,要自己去找尋;人生快樂的感覺,要自己去詮釋;千萬不要迷失在別人的看法中。



  19.價值觀,就是我們對事物好與壞、對與錯的看法,我們覺得好的、對的、重要的、應該的,都代表了我們的價值觀,因人而異,係於一念之間。



  20.在對人、對事方面,如果能儘量選擇朝愉的方向去想,就會愈來愈感到愉快。



  21.一個人只要想法願意改變,事情就有轉機,改變的意念會愈強,勝算就愈大,成功的機會,遠留給擁抱變化、渴望改變的人。



  22.人生是計劃的過程,計劃的主人是自己,計劃做得具體,執行做得確實,勝算必然屬於自己。



  23.積極的人,充滿樂觀,展現活力,總是知道自己的方向,要的是什麼?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



  24.人在高潮時,千萬不可得意忘形,否則驕兵必敗;人處低潮時,千萬不可灰心喪志,否則鬱卒自滅。



  25.一個人如果心態開放,保持好奇,破除成見,不斷進修,求新求變,將會使視野開闊,擁有創意人生。



  26.快不快樂在自己,快樂從心起,自己求,要學習。



  27.當一個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煩,身不疲,無所求,心能安的時候,快樂就在其中。



  28.當一個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動,睡得好,沒牽掛,很滿足的時候,幸福就在其中。



  29.快樂的源泉在於:知足、無求。盡責、無怨、寬容、感恩、捨得、放下、忘記。



  30.生涯規劃的步驟是:先覺知、有意願、量己力、衡外情、訂目標、找策略、重實踐、善反省、再調整、重出發的迴圈歷程。



  31.生涯規劃的前提在於:主角是自己,願意改變自己,要量力適性,參考家人意見,有求好心,有企圖心,有行動決心。



  32.一個人就算飽學之士,如果不能暸解自己,掌握自己,就稱不上是個有智慧的人。



  33.知己是生涯規劃的起點,唯有充分了解自己,生涯規劃才能做到量力適性,人生才能過得如自己所想。



  34.要暸解自己,就要勤於自我生涯對話,認清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有那些生涯資產及戰力?我要到那裏去?我要如何達到目的?



  35.目標代表個人的願景,是心中的羅盤,人生因有目標,才會執著去追求,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36.人生有夢,築夢踏實,將自己的夢想,以階段性的小目標,落實在具體的計劃中,然後身體力行,積極實踐,就是生涯規劃最具體的表現。



  37.人生是連續的過程,珍視過程,就是鍾愛自己;渴望、信心及行動是圓夢三部曲。



  38.人生以40歲為分水嶺,前20年,為人作嫁,工作以量為中心;後20年, 為己多活,工作要以質為中心。



  39.人生幸福三訣: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40.人生雖有終點,生命卻是無涯,生活可以隨便,生命卻要認真,怎樣安排此生,是自己的責任。



  41.圓滿人生的八大領域是:婚姻美滿、家庭和樂、道德修養、終身學習、事業發展、身體健康、理財得法、善緣廣結。



  42.全方位的生涯規劃,至少包括四個領域:繽紛生活路、快樂工作路、豐富學習路、職涯成功路。



  43. 繽紛生活路包括:美滿婚姻、和樂家庭、健康生活、休閒生活、人際關係、時間管理、消費理財等。



  44.快樂工作路包括:善盡職責,紓解壓力、精益求精、工作豐富、尋找樂趣、追求創新等。



  45. 豐富學習路包括:修身養性、自我進修、短期進修、在職進修、學藝專精、網路學習等。



  46.職涯成功路包括:終身受雇、職位晉陞、專長髮展、績效創高等。



  47.人生的地圖,畫滿了各式各樣的關卡,每過一關都是成長,能夠過關便是幸運,經歷種種關卡所累積的教訓及經驗,更是人生的智慧。



  48.人生的關卡,成敗在於自己,過關的是自己,卡住的也是自己,人生自古誰無關,只要過關就是贏家。



  49.生涯警訊要覺醒,生涯危機要診斷,生涯挫敗要探因,逆轉危機為轉機,生涯革命要進行。



  50.挫敗是人生必修的學分,除了勇敢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沒有第二絳路。



  51.中年,是一個充滿壓力、挑戰及危機的時期,如何破繭而出,在困境中突破成長,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52.中年轉折是一個危機與機會並存的時機,也是一個真真實實的轉捩點,只要勇敢面對,因應有方,還是能夠活得像一條龍。



  53.破浪揚帆全靠信心、決心、毅力,福禍無門,無一事不可轉圜,一切操之在己。



  54.灰心喪志是失敗之源;患得患失是痛苦之源;焦慮憂愁是疾病之源;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是快樂之源;健康、平安、心安是幸福之源。



  55.捨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煩;忘記才能心寧;寬容才能得眾;反求諸己,做到無念無私,就是踏實自在。



  56生涯路上滿布陷阱,每個人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情,踏實的跨出每一步,堅持向前,充滿自信和決心,只要行得正,走得穩,終會達成目標。



  57.成功不自滿,常懷企圖心;改善是求進步的動力,自滿是走下坡的起點;為了成功而停下腳步的人,失敗就在不遠處等您。



  58.真正的裒退,不在白髮皺紋,而是停止了學習進取,因此,抱持希望,不斷學習,落實行動,是成功人生的保證。



  59.現代人的工作守則:流汗不流血,賣力不賣命,做事不坐牢,爭氣不爭功,凡事求合理,凡事求心安,過程兼結果,時效即績效。



  60.一個人的品德操守最重要,也是唯一自保之道。表現好,別人不一定肯定;表現不好,別人肯定不輕饒;

那裏差,別人就往那邊挑;那裏臟,別人就往那邊掃;那裏臭,別人就往那邊清。



  61.一個人如果忙得抽不出一點時間,常把忙碌一詞成為口頭禪,那就表示自己已被時間鎖住,成了時間的奴隸。



  62.人生有輸有贏,得勢順境時,千萬不要得意忘形,放縱自己;失勢逆境時,千萬不可消極頹唐,放棄自己;

人生成功的定義,要自己去找,別迷失在別人的看法中。



  63.人生如起伏波浪,唯有培養辨識障礙意識與能力,堅定面對挫折勇氣與決心,

設法及時反省與補救,才是在茫茫人生大海中,安穩航行的不二法門。



  64.聰明人看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不是工作的退出,而是工作的再參與;

不是從此坐享清福,而是人生再定位;不是依靠別人,而是人生再出發;不足自然凋謝的過程,而是有計劃的過程。



  65.退休是放鬆自己,讓自己更有時間,去做一些年輕時想做,而沒時間去做的事情,來滿足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66.在年輕的時候,如果能儘早預籌生涯發展,先期進行生涯管理,生涯路上,必然走得實在,活得快意。



  67.早備六老,愈老愈受用:老健、老伴、老本、老友、老趣、老傻。



  68.老身要健,勤於運動:要活就要動,動則得救;力行生活規律,飲食適當,營養均衡,定期健檢;注重休閒,保持心情愉快,便是健康保證。



  69.老伴要好,愛要及時:年輕的夫妻,要及早培養默契,好為老年的生活,累積相愛相守的本錢;

空巢中的老人,雖然抓不住孩子的翅膀,但別忘了勞苦功高的老伴,只要巢中有溫情,永遠不會空。



  70.老本要保,善於理財:年輕的時候,要量入為出,懂得理財,為後半生早作準備;人老了,沒錢萬萬不能,千萬要守住老本,懂得活用,善待自己。



  71.老友要交,廣結善緣:老友愈陳愈香,年輕的朋友,要及早培養人脈,以便為老年的生活,營造談天說笑的空間;

人愈老愈需要朋友,借著老友的互動聯誼,可排遣寂寞,打發時間。



  72.老趣要多,及時培養:一個人的興趣愈多,朋友就愈多,生活就愈有情趣,生命也就更充實,能為興趣而活,是人生最大樂事。



  73.老傻要裝,涵養心性:人活得愈老,愈要裝傻,與配偶、子女、媳婦、好友相處,

少說兩句、少批毛病、少發脾氣,多讓一點、多想一二、多說好話,和和樂樂,皆大歡喜。



  74.裝傻的最高境界在於: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不動氣、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75.臨老宣言:多運動保健康,心和諧增愉快,不要委屈自己,不要為難子女,沒錢萬萬不能,

多陪伴老伴,活到老學到老,有餘力多奉獻,可以預立遺囑,多做還願還債,從容準備後事,恬然接納死亡。



  76.臨老警語:不做老病號,不做老番顛,不做孤獨者,不做守財奴,不做落伍者,不做依賴者,不做等死者。



  77.銀發族的養生秘訣:知老、認老、抗老、忘老、返老、惜老。



  78.老當知老,規律自找,青春永保;老當認老,不要過勞,剔去煩惱;老當抗老,養身有道,永不嫌老;

老當忘老,不停用腦,永不枯槁;抗當返老,心境要好,自樂陶陶;老當惜老,及時行樂,瀟灑逍遙。



  79.瀟灑人生六得:來得、做得、玩得、捨得、放得、走得。



  80.活到老,學到老,動到老,玩到老,樂到老,永不老。



  81.悲觀者抱怨風向,樂觀者期待轉向,聰明者調整風帆。



  82.對人生的種種,要抱持「看得見、想出來、知改變、能行動」的態度,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所交待。



  83.自我管理的警語:既尊己又尊人,站穩腳再衝刺,識時務知進退,存善心做好事,己不欲勿施人,有餘力多助人,

重修行求心安,善盡責留懷思,再賣力有批評,疼自己做自己。



  84.有效工作的警語:流汗不流血,賣力不賣命,做事不坐牢,爭氣不爭功,有始也有終,過程兼結果,時效即績效。



  85.人際關係的警語:時存五心(誠心、寬心、同理心、肋人心、感恩心);力行五好(心地好、態度好、表情好、言語好、行為好)。



  86.開心生活的警語:時時開放心胸,保持樂觀心情,全力衝刺目標,運動休閒兼顧,營養力求均衡,生活加點創意。



  87.心靈保育的警語:常運動以健心,多靜省以收心,戒酒色以清心,去物欲以養心,誦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厲行善以愛心。



  88.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就像一場場的球賽,有輸有贏;人生之路崎嶇難行,但憑毅力、決心,勇往直前,才能戰勝命運,成為生涯贏家。



  89.所謂生涯贏家,就是對自己了解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想過怎樣人生的人。



  90.生涯贏家的畫像:快樂風光享餘年:活動自如身體健,經濟獨立不靠人,親情友情樂融融,

雲淡風輕隨己性,生活快樂不知老,退休計劃做得巧,養老壓力自然小。



  91.贏家的相對就是輸家,凡是對自己不了解,任由環境塑造,糊裏糊塗生活的人,都算是人生的輸家。



  92.生涯輸家的畫像:病弱孤獨度殘生:插管躺臥在病榻,如影隨形文明病,親情友情漸疏離,

精神空虛難自處,早未準備悔已遲,退休計劃做得差,養老壓力自然大。



  93.人生使命宣言:家庭第一,健康至上;勁在工作,知足感恩;樂善好施, 廣結善緣;信然重諾,心安理得;終身學習 回饋社會。



  94.不怕計劃失敗,只怕不去計劃,嬴家的頭銜,是苦幹得來,汗水換來的。



  95.生涯是連續的,終生的,與成功有約,有夢的人終會摘星。



  96.主角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成敗,掌握命運,突破困境,使美夢成真,沒有人可以代勞。



  97.新好父母或老師,要為孩子或學生生涯點燈:點燃心燈、智慧之燈、希望之燈。



  98.新好父母或老師,要做子女或學生的生涯貴人:要做心理學家、顧問、拉拉隊長、嚮導。



  99.讓孩子或學生,找到自己,掌握自己,肯定自己,走出自己的路,比什麼重要。



  100.快樂人生的根源,在於用心經營家庭;事業成功的人,也是家中的模範生,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巢,愛情及親情就在家裏。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唸書的最佳時間

早上醒來頭腦一定會昏昏的,但去洗把臉後,就會清醒多了,

這時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而在此時唸書或是記東西都會比較容易!



2、運動的最佳時間

在早晨的時候出去散散步是不錯的,因為早晨的空氣是最新鮮的,

在散步時多呼吸些清新的空氣,不僅可以提神,對身體又很有幫助,

但切記不要做劇烈運動喔!



3、吃水果的最佳時間

飯前一小時吃水果最有益,

因為水果是生食,吃生食再吃熟食,體內就不會有白細胞增高的反應,

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增強防病抗癌的能力。



4、鍛煉的最佳時間

傍晚時鍛鍊身體是最好的,因為人的各種活動都受〝生物鐘〞的影響,

無論是身體的適應或體力的發揮都在下午近傍晚時分最佳,早上則反之,

運動時的血壓和心率都較傍晚時高,對人體有害。



5、洗澡的最佳時間

晚上臨睡前,洗一次溫水澡能讓全身的肌肉和關節放鬆,有助於安然入睡。



6、減肥的最佳時間

飯後45分鐘。在二十分鐘內散步行程1600米,最有利於減肥。

如過二小時後再散步二十分鐘,則減肥效果更佳。



7、睡眠的最佳時間

午睡最好從午後一小時開始,這時身體感覺較遲鈍,很容易入睡。

晚上則以十時至十一 時上床最佳,因為人的深睡時間一般在夜裏十二時至晨三時,

而人在睡後一個半小時進入深睡狀態。



8、刷牙的最佳時間

應在每次進食後三分鐘內,

因為飯後,三分口腔內的細菌開始分解食物殘渣中的酸性物質,腐蝕溶解牙釉質。



9、護膚的最佳時間

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夜間十二時至凌晨六時最為旺盛,

因此睡前護膚有促進和保護皮膚新陳代謝及保護皮膚健美的作用。



10、飲茶的最佳時間

飯後立即喝茶不科學,

因為飯後立即喝茶,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結合成不溶的鐵鹽,

降低鐵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誘發貧血,

等飯後一小時,食物中的鐵質已基本吸收完畢,

這時喝茶就不會影響鐵的吸收了。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日本。

故事主角,是一個利用假期到東京帝國飯店打工的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在這個五星級飯店裡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洗廁所。

當她第一天伸手進馬桶刷洗時,差點當場嘔吐。

勉強撐過幾日後,實在難以為繼,決定辭職。

但就在此關鍵時刻,大學生發現,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潔工,

居然在清洗工作完成後,從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下去。

大學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潔工卻自豪自在地表示,

經他清理過的馬桶,是乾淨得連裡面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

這個舉動給大學生很大的啟發,令她了解到所謂的敬業精神,

是任何工作,不論性質如何,都有理想、境界,與更高的品質可以追尋;

而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不在其高低貴賤如何?

卻在於從事工作的人,能否把重點放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創造其中的樂趣和積極性。

於是,此後,再進入廁所時,大學生不再引以為苦,

卻視為自我磨練與提昇的道場,每清洗完馬桶,也總清晰自問:

「我可以從這裡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嗎?」

假期結束,當經理驗收考核成果,女大學生在所有人面前,

從她清洗過的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下去!

這個舉動同樣震驚了在場所有人,尤讓經理認為這名工讀生是絕對必需延攬的人才!

畢業後,大學生果然順利進入帝國飯店工作。

而憑著這簡直匪夷所思的敬業精神,37歲以前,她是日本帝國飯店最出色的員工和晉

升最快的人。

37歲以後,她步入政壇,得到小泉首相賞識,成為日本內閣郵政大臣!

這位女大學生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直到現在,這位現年44歲、被認為極有潛力角逐首相大位的內閣大臣,據說每次自我

介紹時總還是說:

「我是最敬業的廁所清潔工,和最忠於職守的內閣大臣!」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件是「自己的事」

諸如:上不上班、吃什麼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

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



一件是「別人的事」

諸如:小張好吃懶做、小陳婚姻不幸福、老陳對我很不滿意、

我幫助別人,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



一件是「老天爺的事」

諸如:會不會颳風、地震、戰爭、開悟、成道...人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都屬於老天爺的管轄範圍。



人的煩惱就是來自於:



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所以要輕鬆自在很簡單: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這只是靜心在「哲學」上的詮釋,知道並不代表你能辦到。



除非你能進入「靜心狀態」去「觀照」,你就會「如實」發現



天底下真的只有這三件事: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下次心情不好時,趕快問自己,那件事到底是「誰」的事!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想知道6年後,世界會變成怎麼樣嗎?

這是日本電信DoCoMo所拍的一支影片,

是以通訊科技為主軸來描述2010年生活的影片.

片長約12分鐘. 非常精彩!

http://www.docomo-usa.com/vision2010/Vision_2010_medium.wvx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5 Tue 2005 01:23
  • 包容



原著 : 劉鏞”攀上心中的巔峰”





我的兒子雖然是獨生子,可是非但沒有大男人主義,

有時候我覺得,他還有點大女人主義,處處強調女權,為女生說話.

譬如有一天我對他說:”希望你未來能娶個有幫夫運的太太.”

話還沒完,他就說:”為什麼要幫夫運?也可以是我幫妻呀!要彼此幫助嘛!”

我一時語塞,改口說:”最起碼,要個性溫柔.”

他又不同意說:”何必要溫柔?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個性,

有時候表現出個性,反而可愛.”

我氣死了,轉身走開,不再跟他多講.可是靜下來,想想他的話,

也想想我見過的許多”有個性的人”卻覺得他也蠻有道理.









尤其發生的兩件事,更使我有許多感? ?

一.我太太以前辦公室,有個精力旺盛的女職員,四十多歲,

嗓門特大,又愛說話.常常一件小事,到她嘴裡,就成了大事.

辦公室裡的人,都覺得這女人吵,甚至有人建議我太太,把她調到別的部門.

但不知從何開始,她居然漸漸不再多話,聲音也變柔和了.

每天下班,提起皮包就走,再也不留下來找人瞎扯.

大家正覺得奇怪,她卻突然請長假.

又個隔了一陣子,這女人突然死了,死於肺癌.

臨死,許多同事去看她,見到瘦得不成人形的她,一個個都掉下眼淚,

說:”好希望妳回來上班,好懷念妳的聲音,從妳不說話,辦公室都變冷清了.”









二.我有個老朋友,也很愛說話,他不但愛說,而且愛現.

偏偏我又是個極韜光的人,走在路上唯恐被認出來.

所以當我們一起出遊,他在路上耍寶時,我就偷偷走開.

他也很會開車,而且開的是特別”拉風”的車.

在人潮擁擠的路上,還要東鑽西鑽,好幾次被人指著鼻子罵.

可是最近,我回台灣,坐他的車,發現他居然變慢了.

慢慢地,一下一下,輕輕地踩油門.

別的車在後面按喇叭,才如夢初醒似的,往前開快些.

還很新的跑車,在感覺突然變成了老車,

他豪爽的笑不見了,空氣變的很沉悶.

臨走,他低著頭,慢慢地穿鞋,道別的聲音也快聽不見了.

我終於耐不住,追個電話過去.

! “沒什麼.”他淡淡的說:”事業不太順......”

放下電話,我也有種要哭的感覺.

我多麼希望他還是那個纔能把一屋子的人,逗得捧腹的老樣子

我發現自己過去嫌他,怨他,甚至罵他太愛表現,

卻又總喜歡找他,正因為”他逗趣得可愛”.

我愛他的,正是嫌他的;他的優點,正是他的缺點.

反過來說;我嫌他的,正是愛他的;

他的缺點,也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欣賞彼此的特質***

這使我一下子了解,以前在心理學書籍上見到的一段話------

“無論情人或朋友,起初都可能被彼此的特質所吸引,但是交往之後,

又可能因為討厭那種特質而分手.如果能撐過去,

就會愈來愈習慣對方的個性,變成彼此容納,彼此欣賞.”

可不是嗎?

我們處處看見,花蝴蝶似的女生和書呆子的男生作好朋友;

運動型的男人,卻娶了個林黛玉

怎麼想,他們都處不在一起.卻另人”跌破眼鏡”地,成為了另人羨慕的一對.

這不就因為他們彼此容忍,諒解”對方的缺點”,甚至把那缺點看成優點嗎?









  ***天下人都讚美鮑叔牙***

想起鮑叔牙和管仲.

鮑叔牙和管仲合夥做生意,管仲總在分錢的時候,多分給自己一些.

可是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貪心,而是因為家窮.

管仲為鮑叔牙計畫事情,愈弄愈糟,鮑叔牙不認為管仲笨,說只是時運不佳.

兩個人一起去打仗,管仲三戰三逃,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膽小,只知他有老母在堂.

甚至當管仲被抓,還是鮑叔牙去向齊桓公保薦,使管仲成為宰相.

每次我在{史紀}上讀到這一段,總笑笑,

心想:”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鮑叔牙的境界?換作我啊,早翻了!”

怪不得司馬遷說:”天下人不太讚美管仲的才能,反而多半讚美鮑叔牙的”知人”.

只是,我也想,他們若不是好朋友,且彼此欣賞對方的人格特質,

鮑叔牙豈能總從”正面”去看管仲”負面”的表現呢?









   ***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的眼睛很怪,它能把好的看成壞的,又把壞的看成好的.

我有兩位商界的朋友,最近同時談到跟他們十多年的女祕書.

一位說:”我的祕書皺紋都跑出來了,反應也差了,老忘事情,下個月要把她換掉.“

另一位說:”我的祕書最近常出錯,還對我傻笑.看到她臉上的皺紋,

就覺得又好氣,又心疼.”

“心疼什麼?”我問.

“想想她從二十幾歲就跟著我,辛辛苦苦地磨老了.一轉眼,都快四十了.”

這兩位祕書,我都認識,覺得她們年齡相近,能力也差不多,

可是為什麼在她們主管的眼裡,有那麼大的差異?

道理很簡單---看的角度不同.









   ***如果他不像原來的他***

年輕朋友,我說這許多故事,是因為總接到你們的信.

許多人咬牙切齒地罵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說他自私,小器,不可理喻.

你們是不是應該想想,你不欣賞他的地方,很可能正是他的可愛之處?

當妳們從正面,體諒的角度去看,就會發覺,即使他錯了,也錯得可憐,可愛.







~什麼叫作朋友?~

對你百依百順,不指摘你的錯誤,也不表現他自己個性的,才是朋友嗎?

抑或他有他的品味,見解,能豐富你的視野,能提出與你不同看法的,更能做個益友“?

每次當你看不慣朋友的時候,都請退一步,靜下來想想:

如果他真不再那樣,還像不像原來的他.

如果他不像原來的他,是不是也就不可愛了!





 





後記: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動不動就會和周遭的親朋好友生氣,

鬧彆扭. 但如果周遭的人都不再像原來的他(她)們

那我們還會喜歡他(她)們嗎?

希望我的朋友在看完了這篇文章後能仔細的想想~

彼此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才能相聚一起~

~祝福您,我的朋友~














-----

luci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